陈云松指出,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围绕“‘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开展深入研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陈云松表示,南京大学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传统和理论探索精神;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高站位谋划,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点研究方向。陈云松认为,应该在理论探创新与实践探索征程上砥砺前行,共同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两个结合”的时代内涵开辟新视野、激发新思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结合这一论断,王树荫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大成果,这一重大成果体现为理论成果、战略目标、实践举措三个方面,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一路走来,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武力指出,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几个关系。要把握好魂脉与根脉的关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顿。要把握好文化精华与文化糟粕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扬弃中予以继承。要把握好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要把握好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关系,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同时,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它文明的养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